上海证券交易所(简称“上交所”)成立于1990年11月26日,并于同年12月19日正式开业。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内地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交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正式起步。其成立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和金融背景,是中国政府为了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金融市场发展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
自开业以来,上交所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过程。在最初的债券交易基础上,逐步扩展到股票、基金、衍生品等多种证券交易品种。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上交所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证券交易所和全球最活跃的证券交易所之一。截至2022年末,沪市上市公司家数达2174家,总市值46.4万亿元;全年股票累计成交金额96.3万亿元,股票市场筹资总额8477亿元。
上交所主板市场是中国优质蓝筹企业的汇聚地,形成了由经典蓝筹、新兴蓝筹和潜力蓝筹共同组成的多层级蓝筹股市场体系。主板市场在我国资本市场运行中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是实体经济稳健运行的“基本盘”。
自2018年11月宣布设立以来,科创板市场发展迅速且成效显著。科创板的主要特点是包容性和适应性强,重点支持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创板的设立不仅为“硬科技”企业提供了融资平台,还推动了注册制改革和资本市场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
上交所的债券市场规模庞大,截至2022年末,债券市场挂牌只数达2.68万只,托管量15.9万亿元。债券市场为各类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上交所还拥有丰富的基金和衍生品市场,包括ETF、LOF、债券基金等多种基金产品,以及股票期权等衍生品。这些产品的推出和完善,进一步丰富了投资者的投资选择,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上交所建立了完善的自律监管体系,对会员、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进行严格监管。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业务规则和监管制度,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上交所的业务规则体系以股、债、基、衍四个市场为核心模块,同时包含跨境互联互通和交易创新业务的特色模块。规则体系经过全面清理和整合,形成了以基本规则为主干、以规则适用指引为枝叶、以业务操作指南为补充的轻型架构。
上交所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通过与境外交易所的合作、推出跨境ETF等产品,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目前,上交所已与多家国际知名交易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成功推出了多个跨境ETF产品。
展望未来,上交所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优化交易机制,提高市场效率;另一方面,将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参与中国市场。同时,上交所还将积极拥抱科技创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上海证券交易所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核心枢纽,自成立以来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上交所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市场体系和规则体系,为各类企业提供了高效的融资平台和优质的金融服务。展望未来,上交所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